紅樓夢十二曲 · 其七 · 世難容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 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 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釋

世難容:曲名,其意是說妙玉雖貌美質高,帶發爲尼,卻不能爲世俗所容,落得個悲慘的結局。 複比仙:也與神仙一樣。程高本“復”作“馥”,是芳香的意思。“才華”固可以花爲喻,言“馥”,但與“仙”不稱;今以“仙”作比,則不應用“馥”,兩句不是對仗。 罕:納罕,詫異,驚奇。 啖(dàn):吃。 腥羶(shān):腥臊難聞的氣味。羶:羊臊氣。出家人素食,所以這樣說。 “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會惹人嫉恨;要過分潔淨,大家都看不慣。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 青燈古殿:指尼姑庵。 紅粉:婦女裝扮用的胭脂之類的化妝品,借指女子。 朱樓:即紅樓,指貴族小姐的繡樓。春色闌:春光將盡。喻人青春將過。闌:盡。 風塵骯髒(kǎngzǎng):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髒,亦作“抗髒”,高亢剛直的樣子,如李白《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詩:“有如張公子,骯髒在風塵。”引申爲強項掙扎的意思,與讀作“āngzāng”解爲齷齪之義有別。 遭泥陷:喻妙玉被劫。 王孫公子:指賈寶玉。▲

《世難容》是《紅樓夢》中唱妙玉的判曲,“世難容”,是說不被社會所容。

賞析

在《紅樓夢》中,另有一篇判詞寫妙玉:“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落陷淖泥中。”妙玉憤世嫉俗,不爲社會所容,此處的淖泥是指世俗社會,並不是指煙花巷,通行本中妙玉的結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是錯誤理解了“泥”、“風塵”和“骯髒”。“風塵”是指世俗社會,“骯髒”,是不阿不屈的意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ù,香氣。
  • 孤僻:性格孤獨怪異,難與常人相處。
  • :dàn,吃或給人吃。

翻譯

氣質美好如同蘭花,才華濃郁可比仙人。天生就成了孤獨怪僻之人很少見。你說那吃肉覺得有腥羶味,看到綾羅綢緞覺得俗氣厭煩;卻不知道因爲喜好高雅而越發被人嫉妒,過分潔淨世人都一同嫌棄。可嘆這在青燈古殿里人將要老去,辜負了紅粉朱樓裏春天景色將盡,到最後依舊是塵世中污濁違背了心願。就好像無暇的白玉陷入泥沼,又何必讓王孫公子嘆息沒有緣分?

賞析

這首曲塑造了一個氣質高潔、才華出衆卻又孤僻怪異的人物形象。以「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開篇,極力讚美其出衆之處。然而這人因太過孤僻、高雅和潔淨,不被世人所容,最終只能在青燈古殿中老去,辜負了美好的青春和時光。曲子既表達了對這種人物命運的慨嘆,也反映了社會對特立獨行之人的不理解與排斥。最後以「無瑕白玉遭泥陷」的比喻,生動地體現了其命運的可悲,同時也有一種對這種不公的憤憤不平之感。整體語言優美,意境深邃,通過強烈的對比,突出了人物的悲劇性。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