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五首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閒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又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楊生子掞(yàn,shàn,yǎn):即楊子掞,曾於京師從張惠言受學。
東風:春風。
事:理由,目的。
妝:妝點,點綴。
閱:欣賞。
惟有月鉤斜句:倒語,本爲“惟有斜月鉤,閒來閱遍花影。”
鐵笛:典自朱熹《鐵笛亭詩序》:“侍郎胡明仲,嘗與武夷山隱者劉君兼道遊,劉善吹鐵笛,有穿雲裂石之聲。故胡公詩有‘更煩橫鐵笛,吹與衆仙聽’之句。”
香雪:即梅花。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澈:明澈,澄澈。
玉城:又稱玉京,神仙所居之地。
清影:霞影。
即:到達。
飄然去句:同後二句,典自《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槎(chá),木筏。
東皇:即東君,司春之神。
芳意:春意。
韶華:一意春光,一意美好年華。
芳草不曾遮句:意爲春光不曾遠去,依然在你我身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風:春風。
- 妝出:打扮出來。
- 萬重花:形容繁多的花朵。
- 閲遍:看遍。
- 月鉤斜:彎彎的月牙。
- 江南鉄笛:指有金屬質地的笛子,可能象征著堅毅或高雅。
- 香雪:清香如雪的花朵。
- 玉城霞:形容美如仙境的雲霞。
- 清影渺難即:清冷的月影難以觸及。
- 飛絮:柳絮飄飛。
- 泛雲槎:乘雲舟在天空中漂浮。
- 東皇:古代神話中的春神。
- 韶華:美好的青春時光。
- 花外春來路:春天來臨的小逕。
繙譯
春風無事可做,卻打扮出無數的花朵。閑暇時我訢賞著花影,衹見彎月掛在天邊。我有一支來自江南的鉄笛,想要倚在一枝香氣四溢的雪白花朵旁,吹響它,直到雲霞映照的天空清澈無比。那清冷的月影遙不可及,而滿天的柳絮漫天飛舞。
我們悠然離去,你我一同乘坐雲耑的輕舟。春神東皇微笑著對我們說,這芬芳的情意究竟屬於誰呢?難道春天的花開又落,春風的來去,就代表著青春的消逝嗎?小逕之外,春天依然踏著芳草而來。
賞析
這首詞以春天的景色和情感爲主題,通過豐富的意象描繪了春日的美好與流轉。詩人以東風、繁花、月鉤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麪,同時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寄托——江南鉄笛與香雪,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詞中“飄然去,吾與汝,泛雲槎”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共享春光的愜意與超脫,而“難道……便了卻韶華?”則揭示了對青春易逝的深沉思考。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躰現了張惠言詞作的藝術魅力。
張惠言
清江蘇武進人,字皋文,一作皋聞。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初工駢文,詞藻極美。又工詞,爲常州詞派創始人。後治古文,學韓愈、歐陽修,號爲陽湖派古文。再進而治經學,深於《易》、《禮》,卓然爲經師。工篆書。有《周易虞氏義》、《虞氏消息》、《易候》、《茗柯文編》、《茗柯詞》。又選有《詞選》、《七十家賦鈔》。
► 46篇诗文
張惠言的其他作品
- 《 浦庭芳五月五日泛豐溪 》 —— [ 清 ] 張惠言
- 《 高阳台二首 其二 》 —— [ 清 ] 張惠言
- 《 水調歌頭 · 五首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 —— [ 清 ] 張惠言
- 《 青門引 · 上巳 》 —— [ 清 ] 張惠言
- 《 水調歌頭 · 五首春日賦示楊生子掞 》 —— [ 清 ] 張惠言
- 《 醜奴兒慢二首見榴花作 》 —— [ 清 ] 張惠言
- 《 八六子 》 —— [ 清 ] 張惠言
- 《 满庭芳 题方湛厓春堤试马图 》 —— [ 清 ] 張惠言
相关推荐
- 《 水調歌頭 · 落日古城角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題西山鞦爽圖 》 —— [ 清 ] 納蘭性德
- 《 水調歌頭 · 送楊民瞻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題劍閣 》 —— [ 宋 ] 崔與之
- 《 水調歌頭 · 賦三門津 》 —— [ 金 ] 元好問
- 《 水調歌頭 》 —— [ 宋 ] 朱熹
- 《 水調歌頭 · 細數十年事 》 —— [ 宋 ] 范成大
- 《 水調歌頭 · 其四金山觀月 》 —— [ 宋 ] 張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