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年復一年,總是辜負了百花盛開時節,
春天過去,只好帶着惆悵送別春天。
梅花傲雪,梨花映月,至今令人思念不已。
真是春天來時不知不覺,春天去時令人惋惜。
注釋
負卻:猶辜負。
只合:只得,只當。
賞析
“春來不覺去偏知”,此種體驗,人人習而不覺,一經詞人拈出,頓成名句。“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三句寫盡春愁,筆力重大,造語不凡。全詞句句沉痛,結句尤耐尋味。
這是一首惜春詞,採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種自責的心情,由於錯過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滿懷愁緒,二、三句進一步強化這種惆悵。下片,用梅花雪,梨花月這兩幅象徵春景的圖畫來渲染惜春之情。美景總是稍縱即逝,讓人留戀不己。於是感嘆春光之易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傷春惜時之情達到頂點。 從寫作上看,全詞一唱三嘆,讀者彷彿窺見一個身影徘徊嘆息於春過之時。在情緒上,由自責到惆悵到渴望到無奈,層次分明,突出了一個“愁”字。作爲“常州詞派”的開山鼻祖,張惠言特別推崇比興寄託。而這首詞卻直抒胸臆,情感摯樸感人,實不多見。
張惠言
清江蘇武進人,字皋文,一作皋聞。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初工駢文,詞藻極美。又工詞,爲常州詞派創始人。後治古文,學韓愈、歐陽修,號爲陽湖派古文。再進而治經學,深於《易》、《禮》,卓然爲經師。工篆書。有《周易虞氏義》、《虞氏消息》、《易候》、《茗柯文編》、《茗柯詞》。又選有《詞選》、《七十家賦鈔》。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