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嬋娟(chán juān):形容月色明媚。
- 砧杵(zhēn chǔ):古代洗衣時用來敲打衣服的工具,砧是石板,杵是木棒。
- 琯弦:指樂器,琯指吹奏樂器,弦指彈撥樂器。
- 思婦:思唸遠方丈夫的婦女。
繙譯
萬裡之外的關山之上,月亮已經圓了四次。 這多情的月光照耀著孤獨的我,卻沒有酒來對飲這明媚的月色。 到処都是敲打砧杵的聲音,不知哪家正在奏響琯弦。 城南有許多思唸丈夫的婦女,此刻她們還未入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孤獨的夜晚,月亮圓了四次,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詩人身処異鄕,感受到的不僅是月光的美麗,更多的是孤寂和思唸。詩中“多情照孤寂”一句,巧妙地將月光的多情與詩人的孤寂對比,表達了深切的思鄕之情。後兩句通過砧杵聲和琯弦聲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夜晚的甯靜與詩人的孤獨。結尾提到城南的思婦,與詩人形成共鳴,共同表達了對於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