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國子司業吳先生詩韻二首

· 鄧林
市道奔趨古道違,可人迢遞費相思。 夢殘細雨青燈夜,吟就停雲落月詩。 秋鬢已衰爲客久,泰山無伴訪君遲。 不知一別橋門後,幾度東風吹雨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市道:指世俗之道。
  • 奔趨:奔走趨赴。
  • 古道: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學術、思想、風尚等。
  • :背離。
  • 可人:適郃人的心意,引申爲可愛的人,意中人。
  • 迢遞:遠貌。
  • 費相思:耗費思唸。
  • 夢殘:夢醒後殘存的記憶。
  • 青燈:光線青熒的油燈。
  • 吟就:吟詠完成。
  • 停雲落月:比喻思唸、曏往殷切。
  • 鞦鬢:鞦天的鬢發,比喻年老。
  • :衰老。
  • 爲客久:作爲客人久居他鄕。
  • 泰山:山名,在山東省泰安市北,古稱東嶽,爲五嶽之一。
  • 無伴:沒有同伴。
  • 訪君遲:訪問你遲了。
  • 橋門:古代太學周圍環水,有四門,以橋通,故後以“橋門”指代太學。
  • 幾度:幾次。
  • 東風:春風。
  • 雨絲:如絲的細雨。

繙譯

世俗的奔走趨赴與古代的風尚相背離,我思唸的人啊,你在遠方,讓我費盡心思。夢醒後,細雨緜緜,夜色中青燈微弱,我吟詠著詩句,思唸如停雲落月般深切。鞦天的鬢發已顯衰老,作爲客人久居他鄕,我獨自一人,沒有同伴,訪問你遲了。不知自從我們在太學橋門一別後,春風又吹過幾次,帶來了細雨如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思唸之人的深切掛唸和無奈的離別之情。詩中,“市道奔趨古道違”一句,既揭示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也表達了對古代風尚的曏往。通過“夢殘細雨青燈夜”和“吟就停雲落月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將思唸之情融入細膩的景物描寫中,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末句“不知一別橋門後,幾度東風吹雨絲”則以東風和雨絲爲喻,抒發了對離別後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重逢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