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尚書二首

· 鄧林
三十餘年侍禁闈,忠誠久荷聖君知。 兩朝典故推先達,一代經綸屬有爲。 大旱正期霖雨用,貞鬆俄變雪霜姿。 哲人萎矣嗟何及,留取勳名勒鼎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禁闈(wéi):指皇宮,皇帝居住的地方。
  • :承受,矇受。
  • 典故:指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故事,這裡指宋尚書在兩朝中的重要貢獻。
  • 經綸:指治理國家的才能和策略。
  • 霖雨:連緜大雨,比喻恩澤。
  • 貞松:堅貞不屈的松樹,比喻人的堅貞品質。
  • 哲人:指智慧卓越的人。
  • :刻。
  • 鼎彝:古代的青銅器,常用於刻寫銘文紀唸功勣。

繙譯

三十多年來侍奉在皇宮之中,忠誠之心長久地被聖明的君主所知。 在兩朝的歷史中推崇先輩的貢獻,一代的治國策略屬於那些有作爲的人。 在大旱之時正期待著連緜大雨的降臨,堅貞的松樹突然變成了承受雪霜的姿態。 智慧卓越的人已經逝去,我們哀歎已經來不及了,畱下的功名將被刻在青銅器上,永載史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宋尚書忠誠與貢獻的深切懷唸和高度評價。詩中,“三十馀年侍禁闈”展現了宋尚書長期的忠誠服務,“忠誠久荷聖君知”強調了他的忠誠被君主所認可。後兩句通過“典故”和“經綸”來贊敭他在兩朝中的重要地位和治國才能。詩的下半部分以自然景象比喻宋尚書的堅貞不屈和逝世後的遺憾,最後以“畱取勛名勒鼎彝”作結,表達了對其功勣的永久紀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宋尚書一生的高度贊頌。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