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賜觀燈

· 楊榮
聖皇御極海宇清,民安物阜天下平。 九重端拱敷化理,奇祥上瑞爭來呈。 是時佳節屆元夕,思與臣民共歡懌。 特敕張燈萬歲山,錦綵輝煌臨太液。 層巒復嶂高崔嵬,祥雲瑞靄相縈迴。 懸知不借巨鰲力,自是瀛島環蓬萊。 重重疊疊因山勢,繡谷丹崖何綺麗。 千樹銀花炫碧空,萬斛金蓮照平地。 星毬百寶巧妝成,滉漾月華浮水晶。 魚龍雜遝分綵隊,笙歌迭進諧新聲。 聖皇垂衣臨黼扆,百辟趨陪瞻玉幾。 暖風微嫋御爐煙,環佩鏘鏘彩雲裏。 仙韶九奏音韻調,和鸞駐蹕天香飄。 皇情悅豫龍顏喜,萬國嵩呼祝帝堯。 微臣素懷葵藿志,何幸遭逢盛明世。 但願海晏黃河清,聖壽齊天萬萬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夕: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 賜觀燈:皇帝賜予觀看燈會的特權。
  • 御極:指皇帝統治天下。
  • 民安物阜:人民安居樂業,物產豐富。
  • 九重:指皇宮,也指皇帝。
  • 端拱:端坐拱手,形容皇帝治理國家從容不迫。
  • 敷化理:推廣教化,治理國家。
  • 奇祥上瑞:吉祥的徵兆。
  • 歡懌:歡樂。
  • 萬歲山:皇宮中的一座山,此處指燈會的地點。
  • 太液:皇宮中的湖泊。
  • 層巒復嶂:形容山峯重疊。
  • 崔嵬:高大雄偉的樣子。
  • 瀛島環蓬萊:比喻仙境。
  • 繡谷丹崖:形容山谷和崖壁色彩斑斕。
  • 銀花:指燈火。
  • 金蓮:指燈火。
  • 星毬:指燈籠。
  • 滉漾:波光閃爍的樣子。
  • 魚龍雜遝:指各種燈飾和表演。
  • 笙歌迭進:音樂和歌聲不斷。
  • 黼扆:皇帝的寶座。
  • 玉幾:皇帝使用的桌子。
  • 暖風微嫋:微風輕拂。
  • 環佩鏘鏘:形容佩飾的聲音。
  • 仙韶九奏:指宮廷音樂。
  • 和鸞駐蹕:指皇帝停留。
  • 嵩呼:高聲呼喊。
  • 葵藿志:比喻忠誠。
  • 海晏黃河清:比喻天下太平。

翻譯

聖明的皇帝統治天下,國家清平,人民安居樂業,物產豐富。皇帝從容不迫地治理國家,吉祥的徵兆頻頻出現。此時正值元宵節,皇帝想要與臣民共享歡樂。特地下令在萬歲山張燈結綵,燈火輝煌映照在太液池上。山峯重疊,高大雄偉,祥雲瑞靄繚繞。不用巨鰲之力,自然形成仙境般的景象。山勢疊疊,谷崖色彩斑斕。千樹燈火炫目碧空,萬盞金燈照亮平地。燈籠百寶巧妙妝點,月光波光閃爍。各種燈飾和表演紛呈,音樂和歌聲不斷。皇帝端坐寶座,百官侍立,暖風輕拂,佩飾聲響。宮廷音樂奏響,皇帝停留,天香飄散。皇帝心情愉悅,龍顏歡喜,萬國高聲呼喊,祝福皇帝。微臣懷有忠誠之心,何其幸運能遇到這樣的盛世。但願天下太平,黃河清澈,皇帝萬壽無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皇帝在元宵節賜予臣民觀看燈會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皇宮中燈火輝煌、音樂和諧、祥瑞頻現的喜慶場景。詩中不僅讚美了皇帝的英明治理和國家的繁榮昌盛,也表達了詩人對皇帝的忠誠和對盛世太平的祝願。整體上,詩歌語言華麗,意境宏大,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明代宮廷文化的繁榮和詩人對皇權的崇敬。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