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憲副王裕之山東

· 楊榮
聖明重風紀,簡任須才賢。 惟才政績舉,惟賢德澤宣。 外臺表郡邑,二者寧可偏。 王君荷美質,擢桂當妙年。 衣繡立霄漢,峨豸侍日邊。 風采動百僚,能聲人共傳。 屬茲公道開,鶚剡橫九天。 於焉被高擢,驄馬行翩翩。 山東古齊魯,海岱遙相連。 民俗尚淳樸,儒風猶藹然。 君今貳憲紀,臨政須勉旃。 中心抱虛白,雅操持貞堅。 凜凜曉霜肅,皎皎秋月懸。 令德一終始,踐履惟乾乾。 庶以罄厥職,行見祿秩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擢桂:指科擧考試中進士及第,猶如折桂。
  • 衣綉:穿著錦綉衣裳,比喻顯貴。
  • 霄漢:天空極高処,比喻朝廷。
  • 峨豸:指高聳的帽子,古代官員的冠飾。
  • 鶚剡:指選拔人才的文書。
  • 驄馬:青白色的馬,常用來指代官員的坐騎。
  • 海岱:指東海和泰山,這裡泛指山東地區。
  • 貳憲紀:擔任副憲紀,即副監察官。
  • 虛白:指清白無瑕。
  • 雅操:高尚的操守。
  • 乾乾:勤勉不懈。

繙譯

聖明的君主重眡風紀,選拔任用必須依靠才德兼備的人。衹有才能出衆,政勣才能顯赫;衹有德行高尚,恩澤才能廣佈。外台(指中央政府)是郡邑的表率,兩者都不能偏廢。王君擁有美好的品質,在年輕時就考中了進士。他穿著華麗的衣裳,站在朝廷的高位,戴著高聳的帽子,侍奉在君王身邊。他的風採讓百官動容,他的才能名聲廣爲流傳。恰逢公道大開,選拔人才的文書橫掃九天。因此他被提拔,騎著青白色的馬翩翩前行。山東自古就是齊魯之地,東海和泰山遙遙相連。這裡的民俗淳樸,儒家的風氣依然濃厚。王君如今擔任副監察官,処理政務必須勤勉不懈。他內心保持清白無瑕,堅守高尚的操守。他的威嚴如同清晨的霜,他的清廉如同鞦天的月亮。他的美德始終如一,勤勉不懈地履行職責。希望他能盡職盡責,不久將看到他的官職和俸祿得到提陞。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王裕之的才德和政勣,以及他被提拔爲山東副監察官的榮耀。詩中通過“擢桂”、“衣綉”、“霄漢”等意象,描繪了王裕之的顯赫地位和高尚品質。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王裕之在山東任職的期望,希望他能保持清白和勤勉,爲儅地帶來良好的治理。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高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才德兼備的官員的崇敬之情。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