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淵明讀山海經二十四首

豈知東海流,水石不可堙。 徘徊西山側,來往空傷神。 瘏口功不就,填之巳千春。 寄言精衛鳥,柰何此洪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īn):填塞。
  • 瘏口 (tú kǒu):因勞累過度而口不能言。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傳說它曾試圖填平東海。

繙譯

怎知東海水流,水石無法填塞。 徘徊在西山旁,來來往往徒傷神。 勞累過度卻功不成,填海已過千年春。 寄語精衛鳥,奈何這浩瀚的海洋。

賞析

這首詩借用了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於無法改變自然力量的無奈和感慨。詩中,“豈知東海流,水石不可堙”直接描繪了東海的浩瀚與不可填塞,而“瘏口功不就,填之巳千春”則通過精衛鳥的勞而無功,抒發了人力與自然對抗的無力感。最後兩句“寄言精衛鳥,柰何此洪津”更是以問句形式,深化了這種無法抗拒自然槼律的悲愴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