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鄧伯道棄兒圖

· 楊榮
中原遭喪亂,兵馬正交馳。 念弟須存嗣,謀妻遂棄兒。 人情終有歉,天道豈無知。 此日觀圖畫,揮毫謾賦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喪亂:戰亂,社會動蕩。
  • 交馳:交錯奔馳,形容戰事頻繁。
  • 存嗣:保存後代,延續血脈。
  • 謀妻:計劃與妻子共同決定。
  • 棄兒:拋棄孩子。
  • 人情:人的情感和道德判斷。
  • 天道:自然法則或天命。
  • :隨意,無拘束。

繙譯

中原大地遭受戰亂,兵馬在戰場上交錯奔馳。 考慮到弟弟必須保存後代,與妻子商量後決定拋棄孩子。 人的情感終究會有所遺憾,但天道難道就沒有感知嗎? 今天看到這幅圖畫,我隨意揮毫寫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人們麪臨的艱難抉擇。詩中,“中原遭喪亂,兵馬正交馳”生動地再現了戰亂的慘烈景象,而“唸弟須存嗣,謀妻遂棄兒”則深刻反映了人們在生存與道德之間的掙紥。最後兩句“人情終有歉,天道豈無知”提出了對天道的質疑,表達了詩人對人性與天命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戰亂時期人性的深刻洞察。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