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舟行十首

· 鄭潛
千尺蒼崖裂,銀河一派流。 初疑廬阜曉,還憶石門秋。 練帶何由瀉,珠簾不可鉤。 海風江月詠,應繼謫仙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廬阜:指廬山。
  • 石門: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風景名勝。
  • 練帶:比喻瀑布如練帶般垂掛。
  • 珠簾:比喻瀑布如珠簾般垂掛。
  • 謫仙:指唐代詩人李白,因其詩才被比作仙人,又因政治失意而被貶謫,故稱謫仙。

翻譯

千尺高的蒼崖裂開,彷彿銀河從中一派流淌。 起初懷疑這是廬山清晨的景象,又回憶起石門秋天的風光。 瀑布如練帶般垂掛,卻難以傾瀉,又如珠簾般垂掛,卻無法鉤起。 面對海風江月,我詠歎着,應當繼承謫仙李白的遊歷精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壯觀的自然景象,通過比喻和想象,將瀑布比作銀河、練帶和珠簾,形象生動。詩中「廬阜曉」與「石門秋」的對比,展現了不同時間、地點的風景之美。結尾提到「謫仙遊」,表達了對李白遊歷精神的嚮往和繼承,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