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舟行十首

· 鄭潛
信宿雙符峽,灘高不敢牽。 洪濤迷望眼,飛沫灑吟肩。 衆力千鈞勇,微生一線懸。 垂堂念明訓,吾命付蒼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信宿:連夜。
  • 雙符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拉,這裏指拉船。
  • 洪濤:大浪。
  • :使...看不清。
  • 飛沫:浪花濺起的水沫。
  • 吟肩:指詩人自己的肩膀。
  • 衆力:衆多人的力量。
  • :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於三十斤。
  • 微生:微小的生命。
  • 一線懸:形容處境危險,生命如懸一線。
  • 垂堂:指家中長輩的教誨。
  • 明訓:明確的教導。
  • 吾命:我的命運。
  • 蒼天:天空,也指天命。

翻譯

連夜在雙符峽行舟,峽中灘險,不敢拉船前行。 大浪使我望不清前方,浪花濺起的水沫灑在我的肩上。 衆多人的力量雖大如千鈞,但我的生命卻如懸一線般危險。 想起家中長輩的明確教導,我的命運只能交付給蒼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險峻的雙符峽中行舟的情景,通過「洪濤迷望眼,飛沫灑吟肩」生動地表現了峽中的艱險和詩人的孤獨無助。詩中「衆力千鈞勇,微生一線懸」對比了人力的強大與個人生命的脆弱,突顯了生命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可控。最後,詩人以「垂堂念明訓,吾命付蒼天」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接受,體現了詩人對天命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深刻感悟。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