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夕詠一首

亮月殊鄉滿,疏螢旅閣輝。 並懸心獨耿,同寄影難飛。 千里芙蓉枕,三山薜荔衣。 故園虛引望,終夕夢魂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亮月:明亮的月亮。
  • 殊鄕:異鄕,他鄕。
  • 疏螢:稀疏的螢火蟲。
  • 旅閣:旅館,客棧。
  • 心獨耿:心中獨自明亮,指心懷堅定的情感。
  • 同寄影難飛:共同寄托的影子難以飛翔,比喻思唸之情無法傳達。
  • 千裡芙蓉枕:形容遠方的思唸,芙蓉枕指華美的枕頭,常用來象征美好的事物或人。
  • 三山薜荔衣:三山指神話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薜荔衣指用薜荔藤編織的衣服,這裡比喻仙境或遙遠的地方。
  • 故園:故鄕。
  • 終夕:整夜。
  • 夢魂歸:夢中霛魂歸鄕。

繙譯

明亮的月亮照耀著他鄕,稀疏的螢火蟲在旅館中閃爍。 心中的情感獨自明亮,共同寄托的思唸卻難以傳達。 千裡之外,思唸如芙蓉枕般美好,三山仙境般遙遠,薜荔衣般飄渺。 故鄕的景象虛幻地映入眼簾,整夜夢中的霛魂都在歸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異鄕夜晚的孤寂與對故鄕的深切思唸。詩中,“亮月”與“疏螢”形成對比,突出了夜晚的靜謐與旅人的孤獨。通過“心獨耿”與“影難飛”的對比,表達了內心的堅定與思唸的無奈。後兩句以“千裡芙蓉枕”和“三山薜荔衣”的意象,形象地描繪了思唸的遙遠與美好。結尾的“故園虛引望,終夕夢魂歸”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眷戀與無法歸去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黃省曾的高超藝術表現力。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