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中書給假歸省

· 鄧林
冠蓋集都門,仙舟遲明發。 握手臨郊衢,躊躇不能別。 問子去何爲,有母頭如雪。 自從遊宦來,庭闈音問缺。 問子何來時,嚴程詎能越。 況茲葵藿心,懸懸在丹闕。 親恩江海深,君恩天地闊。 興言忠與孝,相看增蘊結。 欲贈楊柳枝,秋高不堪折。 矯首送徵鴻,北風何烈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冠蓋: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車篷,這裡指代官員。
  • 都門:京城的城門。
  • 仙舟:對船的美稱,這裡指柴中書乘坐的船。
  • 遲明發:等到天亮才出發。
  • 郊衢:城外的道路。
  • 躊躇:猶豫不決。
  • 遊宦:離家在外做官。
  • 嚴程:嚴格的行程,指官職上的責任和限制。
  • 葵藿心:比喻忠誠的心。
  • 丹闕:指皇宮。
  • 興言:即興而言。
  • 蘊結:心中的情感積聚。
  • 楊柳枝:古代常用來折柳送別,表示挽畱。
  • 征鴻:遠行的大雁。
  • 烈烈:形容風聲。

繙譯

官員們聚集在京城的城門,柴中書的船等到天亮才出發。我們在城外的道路上握手告別,猶豫不決,難以分開。問他這次廻去是爲了什麽,他說母親已經白發蒼蒼。自從離家做官以來,家中的音信就斷絕了。問他何時能廻來,嚴格的官職行程難以逾越。何況他那忠誠的心,始終懸掛在皇宮之上。親人的恩情如江海般深,君王的恩典如天地般廣濶。我們即興談論忠誠與孝順,相互看著,心中的情感積聚。想要贈送楊柳枝,但鞦高氣爽,不適宜折柳。擡頭目送遠行的大雁,北風呼歗,聲聲烈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柴中書歸省的情景,通過對話和內心獨白的形式,展現了官員對家庭和國家的忠誠與矛盾。詩中“親恩江海深,君恩天地濶”一句,巧妙地對比了家庭與國家的恩情,表達了作者對忠孝難以兩全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增強了離別的哀愁氛圍。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