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羅浮

羅浮東望海天寬,四百峯頭紫霧蟠。 宦跡驅馳思拄笏,雲林衰謝悔彈冠。 共傳幽境身堪老,祇恐塵心路改觀。 此去呂翁如邂逅,肯沿盧氏枕邯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
  • 四百峯頭:形容羅浮山峯巒衆多。
  • 紫霧蟠:紫色的霧氣繚繞。
  • 宦跡:官場生涯。
  • 拄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這裏比喻官場生活。
  • 雲林:指隱居的山林。
  • 彈冠:整理冠帶,比喻準備出仕。
  • 幽境:幽靜的環境。
  • 塵心:世俗之心。
  • 路改觀:改變看法或態度。
  • 呂翁:指呂洞賓,道教八仙之一。
  • 邂逅:偶然相遇。
  • 盧氏枕邯鄲:指盧生在邯鄲夢中的故事,比喻虛幻的富貴夢。

翻譯

向東望去,羅浮山與廣闊的海天相連,四百座山峯上紫色的霧氣繚繞。在官場奔波中,我思念着能拄着笏板悠閒地生活,但云林的隱居生活已讓我後悔當初出仕的決定。人們都傳頌着幽靜的環境能讓人長壽,只怕我這世俗之心會改變對這路的看法。如果這次去呂洞賓那裏能偶然相遇,我願意跟隨盧生在邯鄲的夢境中,不再追求虛幻的富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羅浮山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涯的反思。通過對比羅浮山的自然美景與官場的繁忙,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紫霧蟠」等意象生動描繪了羅浮山的神祕與美麗,而「宦跡驅馳」與「雲林衰謝」則形成了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的內心矛盾。最後,詩人借用呂洞賓和盧生的典故,表達了對超脫塵世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

黃志尹

黃志尹,字古泉。番禺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舉人,官湖廣興寧縣知縣。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