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興五首

· 鄭潛
讀書豈在多,適用一編足。 君聽芻蕘言,可備太史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芻蕘(chú ráo):指割草打柴的人,比喻普通百姓。
  • 太史:古代官名,負責記載歷史。

翻譯

讀書何必追求數量之多,只要一本書適用就足夠了。 你聽一聽普通百姓的話,也許可以備用於太史的記錄之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讀書的實用主義觀點,強調了讀書的質量而非數量。詩中「適用一編足」一句,簡潔明瞭地傳達了作者認爲讀書應注重實用性的思想。後兩句則通過比喻,暗示了普通百姓的智慧和見解同樣值得記錄和重視,體現了作者對民間智慧的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見解。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