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晦叔次韻答虎仲威見寄

· 鄭潛
春來行樂負芳草,不見良朋過遠村。 雲氣有時生石磴,風聲終日在鬆軒。 羨君壯志超前烈,老我丹心憶至尊。 倘肯攜書作鄰並,瓜山蓬戶竹爲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磴:石頭臺階。
  • 鬆軒:松樹下的亭子或長廊。
  • 至尊:古代對皇帝的尊稱。
  • 瓜山:指山名,也可能是指山上的瓜田。
  • 蓬戶:用蓬草編成的門,形容簡陋的住所。
  • 竹爲門:用竹子做成的門,同樣形容簡樸的生活環境。

翻譯

春天來了,我卻辜負了芳草的盛景,沒有見到好友從遠方村落來訪。雲霧有時繚繞在石階之上,風聲則始終在松樹下的亭子中迴響。我羨慕你超越前人的壯志,而我這老者的心中則懷念着對皇帝的忠誠。如果你願意帶着書籍來做鄰居,我這裏的瓜山上有簡陋的蓬草門和竹子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美景的錯過和對友人的思念,同時也展現了對友人壯志的讚賞以及自己對忠誠的回憶。詩中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如雲霧、風聲,營造了一種寧靜而略帶憂鬱的氛圍。結尾處詩人邀請友人來做鄰居,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