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按察使章聰之廣西

· 楊榮
象笏朱衣獬豸冠,除書榮捧別金鑾。 九秋鵰鶚凌空舉,五嶺風霜動地寒。 才大已爲明主重,政行當得遠人歡。 還持歲晚鬆筠操,留取高名異日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象牙制手板,用以記事。
  • 朱衣:紅色的官服,指高官。
  • 獬豸冠:古代法官戴的帽子,象徵公正。
  • 除書:任命官員的文書。
  • 金鑾:指皇帝的寶座或朝廷。
  • 鵰鶚:猛禽,比喻英才。
  • 五嶺:指中國南部的五座大山,泛指南方邊遠地區。
  • 鬆筠操:比喻堅貞不屈的節操。

翻譯

身着紅色官服,手持象牙笏板,頭戴法官的獬豸冠,手捧着榮耀的任命文書,告別了金鑾殿。 九月的鵰鶚在空中高飛,五嶺之地風霜凜冽,寒氣逼人。 你的才華已被明君所看重,你的政績將會贏得遠方人民的歡心。 在歲末時節,你仍保持着如松竹般堅貞的節操,將留下崇高的名聲,供後人瞻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章聰作爲按察使前往廣西的榮耀與責任。詩中通過「象笏朱衣獬豸冠」等形象描繪了章聰的官職與威嚴,同時「九秋鵰鶚凌空舉」和「五嶺風霜動地寒」則象徵了他面臨的挑戰與困難。最後兩句讚美了章聰的才德與堅貞不屈的品格,預言他將留下不朽的名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章聰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願。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