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題萬歲山送張伯晉員外

· 鄭潛
京城帝王家,中有萬歲山。 俯臨太液池,遙枕居庸關。 邃古始開闢,鴻蒙奠兩間。 日月揭蒼石,風雲標廣寒。 金書照碧落,翠殿明朱闌。 梯雲躡飛磴,舉首天宇寬。 玉龍噴香泉,金烏耀陽丹。 聖皇一登覽,羣仙鳴佩環。 旁通海波淥,遠注金水湍。 橋橫螮蝀古,基壓蛟鼉盤。 潛昔忝侍從,日問龍樓安。 朝陪仙仗過,暮送青宮還。 南遷滯閩嶠,北望懷金鑾。 張君天上人,青年佐冬官。 持節使萬里,相逢值憂艱。 思親白雲下,旅食同悲酸。 一朝別我去,振履登朝班。 所懷臣子心,忠孝誠兩難。 願堅事君志,犯顏贊臺端。 一請蘇顛危,再請鋤羣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萬歲山:位於北京紫禁城北面的一座人工山,是明代皇家園林的一部分。
  • 太液池:位於北京紫禁城西北的一座人工湖。
  • 居庸關:位於北京西北的重要關隘,是長城的一部分。
  • 鴻蒙:古代傳說中的宇宙初開時的混沌狀態。
  • 碧落:天空。
  • 金水:指金水河,流經北京的一條河流。
  • 螮蝀: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這裏指橋樑的裝飾。
  • 蛟鼉:古代傳說中的兩種水生動物,這裏指橋基的堅固。
  • 青宮:指皇宮。
  • 閩嶠:指福建一帶的山嶺。
  • 金鑾:指皇帝的寶座或皇宮。
  • 冬官:古代官職名,掌管工程。
  • 臺端:指朝廷的高級官員。

翻譯

在京城的帝王之家,有一座名爲萬歲山的山峯。它俯瞰着太液池,遙望着居庸關。自古以來,這座山就已存在,它見證了宇宙的初開。日月照耀着蒼石,風雲標誌廣寒。金色的文字照亮了碧空,翠綠的宮殿與紅色的欄杆相映成趣。沿着雲梯登上飛躍的石階,擡頭望去,天空寬廣無垠。玉龍噴吐着香泉,金烏閃耀着陽光。聖明的皇帝一登上此山,羣仙便鳴響佩環。山旁通向碧綠的海波,遠處注入湍急的金水。古橋橫跨如螮蝀,橋基堅固如蛟鼉。我曾有幸侍奉在皇帝左右,早晚詢問龍樓的安危。早晨陪同仙人般的儀仗經過,傍晚送別青宮的歸程。南遷至福建的山嶺,北望懷戀金鑾。張君如同天上之人,青年時輔佐冬官。持節出使萬里之外,相逢時正值憂患。思念親人於白雲之下,旅途中同感悲酸。一日告別你,振作精神登上朝班。我心中所懷的是臣子的忠誠與孝道,忠孝之間實在難以抉擇。願堅定事君之志,敢於直言進諫。一次請求緩解危機,再次請求剷除羣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皇宮中的萬歲山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建築,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皇家的忠誠和對國家安危的關切。詩中,「萬歲山」不僅是地理的標誌,也象徵着皇權的永恆。作者通過對山的描繪,表達了對皇帝的敬仰和對國家的憂慮。詩的後半部分,通過與張伯晉的對比,突出了作者自己的忠誠與擔當,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期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作者高尚的政治情懷和文學才華。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