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意亭

· 鄭潛
累石出幽徑,分泉入喬林。 青山環吾廬,中有萬古心。 僻地敞虛構,炎歊隔繁陰。 小檻橫綠竹,高篷對蒼岑。 浮雲過疏雨,飛鳥遺好音。 涼風朝夕至,寧用窗戶深。 無才漫憂世,奔走力豈任。 非無絕塵想,飄然謝纓簪。 內觀澹無得,外檢紛莫尋。 忘言會真意,天籟相與吟。 悠悠寄玄覽,灑灑開沖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徑:偏僻的小路。
  • 喬林:高大的樹林。
  • :環繞。
  • 吾廬:我的居所。
  • 萬古心:永恆不變的心意。
  • 僻地:偏僻的地方。
  • 敞虛構:開闊而空曠。
  • 炎歊:炎熱的氣息。
  • 繁陰:濃密的樹蔭。
  • 小檻:小欄杆。
  • 蒼岑:蒼翠的山峯。
  • 疏雨:稀疏的雨。
  • 飛鳥遺好音:飛鳥留下的美妙聲音。
  • 涼風:涼爽的風。
  • 寧用窗戶深:何必需要深閉的窗戶。
  • 無才漫憂世:沒有才能卻憂慮世事。
  • 奔走力豈任:四處奔波,力量怎能承受。
  • 絕塵想:超脫塵世的念頭。
  • 謝纓簪:辭去官職。
  • 內觀澹無得:內心觀察,淡泊無所求。
  • 外檢紛莫尋:外在的紛擾無法尋找。
  • 忘言會真意:不言而喻,領會真正的意義。
  • 天籟相與吟:自然的聲音相伴吟唱。
  • 悠悠寄玄覽:悠遠地寄託於深遠的觀察。
  • 灑灑開沖襟:灑脫地敞開胸懷。

翻譯

在偏僻的小路上堆積石頭,用泉水引入高大的樹林。青山環繞着我的居所,那裏有永恆不變的心意。偏僻的地方開闊而空曠,炎熱的氣息被濃密的樹蔭隔絕。小欄杆旁綠竹叢生,高篷對着蒼翠的山峯。浮雲帶來稀疏的雨,飛鳥留下美妙的聲音。涼爽的風朝夕吹拂,何必需要深閉的窗戶。沒有才能卻憂慮世事,四處奔波,力量怎能承受。雖然有超脫塵世的念頭,但飄然辭去官職。內心觀察,淡泊無所求,外在的紛擾無法尋找。不言而喻,領會真正的意義,自然的聲音相伴吟唱。悠遠地寄託於深遠的觀察,灑脫地敞開胸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幽靜的山居環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詩中「青山環吾廬,中有萬古心」展現了作者對永恆不變心意的嚮往,而「無才漫憂世,奔走力豈任」則反映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自我反省。最後,「忘言會真意,天籟相與吟」體現了作者通過自然與內心的對話,達到了一種超然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