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南九曲棹歌

· 鄭潛
二曲人家是後塘,回巒疊嶂互蒼茫。 小橋南望秦溪路,先到宜君五馬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棹歌:船歌,划船時唱的歌。
  • 二曲:指河流的第二個彎曲處。
  • 回巒疊嶂:形容山巒連綿,層層疊疊。
  • 蒼茫:形容景色遼闊,模糊不清。
  • 秦溪路:地名,可能是指通往秦溪的道路。
  • 宜君五馬坊:地名,宜君可能是一個地名,五馬坊可能是指一個有五匹馬雕像或標誌的地方。

翻譯

在河流的第二個彎曲處,人們居住在後塘,周圍是連綿不斷的山巒,景色蒼茫。從小橋向南望去,可以看到通往秦溪的道路,沿着這條路可以先到達宜君的五馬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壯麗的山水畫卷。通過「二曲人家」、「回巒疊嶂」等詞語,詩人勾勒出了一個遠離塵囂的自然環境。詩中的「小橋南望秦溪路」一句,不僅展現了詩人的視角,也引導讀者想象那條通往秦溪的幽靜小路。最後提到的「宜君五馬坊」,爲這幅山水畫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使得整首詩既富有自然之美,又不失人文之韻。

鄭潛

元明間徽州歙縣人,字彥昭。元時,官至海北廉訪司副使。後寓居福州懷安,買田建義學,以教育後進。又立白苗、陽岐二渡,買田供舟子生計,人稱鄭公渡。入明,起爲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有《樗庵類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