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野春堂

· 管訥
野外茅堂不掩扉,堂前風日散晴霏。 梨花門巷清明近,春水池塘燕子飛。 每約鄰翁同社飲,更從田畯勸農歸。 明朝我亦尋春去,小試東風白薴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晴霏(fēi):晴朗的雲霧。
  • 田畯(jùn):古代掌管農事的官。
  • 白薴衣(zhù yī):用薴麻織成的白色衣服,這裏指輕便的春裝。

翻譯

在野外的茅草堂,門扉常開,堂前的風光晴朗,雲霧散去。梨花盛開的門巷,清明時節將近,春水滿塘,燕子翩翩飛翔。常常邀請鄰家的老翁一同參加社日飲酒,又跟隨農官勸農歸來。明天我也要去尋找春天的蹤跡,穿着輕便的春風白薴衣,小試一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田園春景圖。詩中,「野外茅堂不掩扉」展現了主人公的豁達與自然,而「梨花門巷清明近,春水池塘燕子飛」則生動地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後兩句「每約鄰翁同社飲,更從田畯勸農歸」體現了鄉村的和諧與農事的繁忙。結尾的「明朝我亦尋春去,小試東風白薴衣」則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優美,充滿了田園生活的樂趣和對春天的讚美。

管訥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時敏。少即能詩。洪武中徵拜楚王府紀善,遷左長史,事王二十餘年,以忠謹聞。年七十餘致仕,楚王請留居武昌,祿養終身。有《蚓竅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