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仁堂爲孫太醫題

· 楊榮
人爲萬物靈,具此惻隱心。 存之有其要,勿爲物慾侵。 是心一雲喪,不異獸與禽。 孫氏世業醫,利濟恩惠深。 施藥不圖報,恪守厥祖箴。 以茲種陰德,芥視千黃金。 春意妙流動,盎然滿胸襟。 杏花爛雲日,橘葉敷繁陰。 懷哉蘇與董,此術無古今。 願言保終始,允矣人所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惻隱心:同情心,憐憫心。
  • 物慾:物質慾望。
  • :喪失,失去。
  • 利濟:利益和幫助。
  • 恪守:嚴格遵守。
  • 厥祖箴:其祖先的箴言或教誨。
  • 陰德:指不爲人知的善行。
  • 芥視:輕視,不重視。
  • 盎然:充滿,洋溢。
  • 敷繁陰:覆蓋,茂盛。
  • 懷哉:懷念,思念。
  • 蘇與董:指古代著名的醫家蘇耽和董奉。
  • 允矣:確實,的確。

翻譯

人是萬物之靈,擁有這份同情心。保持它的關鍵在於,不被物質慾望所侵蝕。一旦失去這份心,人與禽獸無異。孫家世代從事醫業,給予人們的恩惠深厚。施藥不求回報,嚴格遵守祖先的教誨。因此積累了不爲人知的善行,對千金之財視如草芥。春意盎然,充滿心胸。杏花如雲般燦爛,橘葉茂盛覆蓋。懷念蘇耽和董奉,他們的醫術無分古今。願始終保持這份初心,確實值得人們欽佩。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孫太醫家族世代行醫的仁心與醫德。詩中強調了保持惻隱之心的重要性,並通過對孫家醫德的描述,展現了他們不求回報、恪守祖訓的高尚品質。詩中還通過對春意、杏花、橘葉的描繪,營造了一種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氛圍,表達了對孫太醫家族醫術傳承的敬仰和對他們始終如一的醫德的欽佩。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