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廷瓊寓中都口號韻三首

· 鄭真
淮南草木兩逢秋,夢憶蓬萊海上洲。 雲繞觚棱瞻象魏,天開壇壝識郊丘。 儒家冠閥何由報,聖代賢科幸見收。 千里正須歸去早,野田春水飯耕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觚棱(gū léng):古代宮殿屋角的裝飾,形狀像觚(一種古代的酒器)的棱角。
  • 象魏: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築,用以懸示法令。
  • 壇壝(tán wéi):古代用於祭祀的高臺。
  • 冠閥:指科舉考試中的狀元。
  • 賢科:指科舉考試中的優秀科目。

翻譯

淮南的草木在兩個秋天中相遇,夢中回憶起蓬萊仙島上的海洲。 雲霧繚繞着宮殿的屋角,遠望象魏,天空中顯現出祭祀的高臺,辨識出郊外的丘陵。 儒家的狀元如何能夠報答,幸運地見到聖代科舉考試中的優秀科目。 千里之外正需要早日歸去,野田的春水邊,用飯餵養着耕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淮南秋景與夢中蓬萊仙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儒家科舉制度的嚮往和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渴望。詩中「雲繞觚棱瞻象魏,天開壇壝識郊丘」一句,通過對宮殿和祭祀場景的描繪,展現了宏偉的皇家氣象。後兩句則轉向個人情感,抒發了對科舉成就的自豪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選擇。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