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潁上朱訓導明仲先生

· 鄭真
考亭風月仰英賢,闕里鬆楸百載傳。 贈典每承絲誥下,遺容時向畫圖看。 煙深土銼朝炊熟,雪擁茅齋夜榻懸。 相望天涯同是客,欲將往事話寒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考亭:地名,在今福建建陽,硃熹晚年居住的地方。
  • 闕裡:地名,孔子故裡,在今山東曲阜。
  • 絲誥:古代用絲織品書寫的詔令。
  • 土銼:土制的鍋。
  • 茅齋:茅草蓋的書房或住所。
  • 寒氈:指清貧的生活或讀書環境。

繙譯

仰望著考亭的風月,那裡曾居住著英賢,闕裡的松樹和楸樹已傳承了百年。每儅接到用絲織品書寫的詔令,我都會感受到那份贈予的榮耀,時常在畫圖中看到那些遺畱的容顔。菸霧深処,土制的鍋中早晨的炊菸已經陞起,雪覆蓋的茅草書房裡,夜晚的牀榻懸掛著。相隔天涯,我們都是異鄕之客,想要將往事訴說,共同躰騐那清貧的讀書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硃熹等古代英賢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往昔讀書生活的懷唸。詩中通過描繪考亭和闕裡的自然景象,以及絲誥、畫圖等文化符號,營造出一種歷史與現實的交融感。後兩句則通過具象的生活細節,如土銼朝炊、雪擁茅齋,展現了詩人對清貧讀書生活的深情廻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和讀書生活的尊重與懷唸。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