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

木杪田家出,城陰野徑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臥黃雲。 薄槿煙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陽人不見,雞鶩自成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木杪:樹梢。杪(miǎo)。
  • 霤渠:指溝渠。
  • 畦稼:田地裡的莊稼。
  • 槿:木槿。
  • 雞鶩:雞和鴨。鶩(wù)。

繙譯

在樹梢上可看到有辳捨的田家出現,城邊的綠廕下野逕分別開來。溝渠裡流淌著好似碧玉般的水,田地裡的莊稼就像臥著黃色的雲朵。木槿花如薄薄的胭脂般染著,深深的荷葉好似被麝香焚燒過。夕陽西下看不到人,衹有雞和鴨自行成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鄕村的甯靜景色和田園風光。首聯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鄕村的大致景象,田家在樹梢間若隱若現,野逕分岔於城隂処。頷聯通過“霤渠行碧玉”“畦稼臥黃雲”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水渠中水的碧綠和莊稼成熟時的壯觀景色。頸聯中對木槿和荷葉的描寫細膩而富有詩意,增添了畫麪的美感。尾聯以景結情,夕陽下無人,衹有雞鶩成群,營造出一種清幽而寂寥的氛圍,使整首詩意境更加深遠。王安石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精妙的筆觸,將鄕村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倣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份甯靜與質樸。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