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字行後作七首

初至文殊寺,日暮雪綏綏。 凍手解皮囊,短札外無餘。 主人敬愛客,燒泉夜圍爐。 遂罄鄉國語,一一與淚俱。 或爾強歡笑,或自簡殘書。 談道欲抗昔,言詩每起予。 得句必朗詠,時驚山鬼呼。 寒臘亦易過,從予策蹇驢。 遍視新流人,兼履舊邊隅。 一聞西嶽言,躍躍動衣裾。 爰登千山頂,翹望醫巫閭。 分題寫怪石,摘食盡野蔬。 冰解梨花落,興盡春已徂。 扶杖過金塔,寺小足安居。 況復主人賢,善謔禮無拘。 經夏復經秋,涼風滿庭除。 忽憶匡山期,掩卷賦歸與。 嚴命難再淹,令我立躊躕。
拼音

釋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羅人。俗姓韓,名宗騋,字猶龍。明禮部尚書韓日纘長子。少爲諸生,才氣高邁,聲名傾動一時。惟絕意仕進,以聲色犬馬自娛。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六)落髮爲僧,成爲道獨和尚之法嗣,與師兄函是(字天然)齊名。曾充羅浮山華首臺都寺,又在廣州創不是庵靜修。甲申之變,悲慟形於辭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請藏入金陵,值國再變,紀爲私史。順治四年,以“私攜逆書”爲清江寧守將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審免死,流放遼陽。先在瀋陽南塔(廣濟寺)開法,又於普濟等七大寺說法,被大關以東奉爲洞宗鼻祖,聲名洋溢於朝鮮、日本。又與遼陽流寓者結冰天吟社,爲詩文之交。家人均抗節死,故自號千山剩人。明桂王永曆十三年圓寂。著有《千山詩集》二十卷(補遺一卷)傳世。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附錄《方外》有傳。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