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 · 戊申新秋望日偶成
殘暑留餘熱,羅紈尚未捐。露華庭院早秋天。又到一年今夕,七見月團圓。
深草藏螢火,涼蟬咽柳煙。生憎蟲語太纏綿。惱煞喓喓,惱煞攪人眠。
惱煞幾重花影,和月到簾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申:古代紀年的干支年份。
- 望日:通常指農曆每月十五。
- 羅紈(wán):一種精細的絲織品,這裏指代羅衣紈扇等夏日用品。紈:細絹。
- 捐:丟棄、捨棄 。
- 露華:露水。
- 今夕:今天晚上,這裏指每月十五的夜晚。
- 七見:指作者見到七次中秋月圓。
- 生憎:極憎,非常厭惡。
- 喓喓(yāo yāo):蟲鳴聲。
翻譯
殘餘的暑氣還留存着些許熱量,夏日的羅衣紈扇還沒有丟棄。露水晶瑩的庭院已是初秋時節。又到了一年當中的這個夜晚,我已經第七次見到月亮圓滿。 深深的草叢中藏着螢火蟲在飛舞,寒涼中的秋蟬在柳煙裏鳴聲幽咽。極其厭惡那些蟲兒的聲音太過纏綿。那惱人的喓喓蟲鳴聲,實在惱人,攪得人難以入眠。更惱人的是那重重疊疊的花影,伴隨着月光一直照到窗簾之前 。
賞析
這首《喝火令·戊申新秋望日偶成》描繪出初秋時節的細膩景況與作者的複雜心境。上闋通過對殘暑、羅紈、露華庭院等景緻的描寫,點明時令並營造出一種清寂氛圍,「又到一年今夕,七見月團圓」,於平常的時間表述中,隱隱透露歲月流逝之感。下闋重點刻畫蟲聲和花影。蟲聲纏綿擾人,一個「惱煞」疊用三次,足見詩人內心的煩躁難安,而「幾重花影和月到簾前」,花影與月光共同構成的畫面,靜謐卻又略帶煩擾,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難以言說的愁緒 ,整首詞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自然婉轉地抒發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變化。

顧太清
顧太清,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爲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爲現代文學界公認爲"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爲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適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鍾情十分。雖爲側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爲。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