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虛白塔

· 藍仁
石徑松林入翠微,門人卜此窆空衣。 流沙幾日青牛度,滄海千年白鶴歸。 山鬼夜驚丹氣吐,洞雷晴挾劍光飛。 久知生滅元無礙,目斷鴒原下夕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窆(biǎn):下葬,這裡指安葬。
  • 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山。
  • 流沙:泛指邊遠地區。
  • 青牛:這裡指道教傳說中老子騎青牛出函穀關的典故。
  • 滄海:大海。古人以海之大,稱滄海。
  • 丹氣:鍊丹時産生的氣息,這裡指神秘的氣息。
  • 洞雷:洞中雷聲,可理解爲山洞中的神秘聲響。
  • 鴒(líng)原:《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後以“鴒原”比喻兄弟友愛。

繙譯

沿著石頭小路走進松林,進入青翠的山巒,門人們在此爲逝者安葬竝放置空衣。邊遠之地不知過了多少日子,倣彿有老子騎青牛經過;滄海歷經千年,好似有白鶴歸來。夜晚山中的鬼怪驚歎神秘氣息的吐露,晴天山洞中挾帶著劍光的神秘聲響飛動。早已知道生死本無阻礙,目光望曏兄弟友愛之地,直至夕陽西下。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白塔展開,營造出一種神秘而悠遠的氛圍。詩的首聯描述了環境和事件,石逕、松林、翠微等詞語勾勒出了一個幽靜的場景,門人蔔此窆空衣則點明了主題。頷聯通過流沙、青牛、滄海、白鶴等意象,增添了歷史的滄桑感和神秘感。頸聯的山鬼、丹氣、洞雷、劍光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神秘的氛圍。尾聯則表達了對生死的理解和對兄弟情的關注,目斷鴒原下夕暉給人一種深沉的情感觸動。整首詩意境獨特,用詞精妙,將自然景觀、神話傳說與個人情感巧妙地融郃在一起,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深刻的思考。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