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仲冬予攝官星渚本邑判簿李公以催租入山忽遊武夷予命小舟追之不及是夕宿常庵溪風山月一時清興王事靡盬明

· 藍仁
休日相期上翠微,出門頗覺事多違。 小舟送酒來何及,獨騎看山去又歸。 山月抱琴尋澗水,天風倚杖叩巖扉。 煙霞一榻無人共,夢繞瑤臺跨鶴飛。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攝官:代理官職。(「攝」,shè)
  • 星渚:星宿般的島嶼。
  • 本邑判簿:本縣的主簿。(「簿」,bù)
  • 李公:對李姓人士的尊稱。
  • 催租:催促繳納租稅。
  • 入山:進入山中。
  • 武夷:武夷山,位於中國福建北部。
  • 靡盬(mí gǔ):沒有止息,無休止。
  • 曩時:往昔,從前。(「曩」,nǎng)
  • 盧使君:對盧姓官員的尊稱。
  • 放懷:縱意,盡情。

翻譯

在甲寅年仲冬,我代理星渚的官職,本縣的主簿李公因催租進入山中,他忽然去遊覽武夷山,我命小船去追他卻來不及。這天晚上,我在常庵留宿,溪間的風、山間的月,一時之間讓我興致清逸,但公事沒有止息。第二天我就搭船逆流而上,因而回憶起往昔與石堂的盧使君一同遊玩,縱情于山水之間,飲酒賦詩,那種快樂難以再復得。於是提筆寫下心中的感慨,便寫成了這兩首唐律。

休息日相約登上青翠的山峯,出門後卻覺得很多事違背了心意。 小船送酒過來已經來不及,獨自騎馬看山後又歸來。 山間的明月下抱着琴尋找澗水,天空的清風中倚着手杖敲叩山岩的門。 那煙霞美景的牀榻無人與我共享,夢境中環繞着瑤臺,騎着仙鶴飛翔。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作者的一次出行經歷以及由此引發的對往昔的回憶和感慨。詩的開篇交代了時間和背景,以及作者未能追上李公的遺憾。隨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山月抱琴尋澗水,天風倚杖叩巖扉」,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也表現出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然而,「王事靡盬」又揭示了作者身在官場,公事繁忙,無法盡情享受山水之樂的無奈。最後,作者通過回憶過去與盧使君同遊的快樂時光,更加凸顯了現實中的孤獨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在官務纏身的情況下對自由和快樂的渴望。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