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吳方伯子有孟廉憲存甫馮大參汝言周學憲子才遊東寺
詞人薄暮集東林,碧殿風飄鐘磬音。
遊宦莫嗟閒日少,談禪聊坐法雲深。
天回河漢餘秋興,月在松蘿清客心。
聖代經綸罷蓮社,黃花相對且長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讀音:(bó mù)
- 東林:這裏指東邊的寺廟。
- 鐘磬(qìng):鍾和磬,古代禮樂器。
- 遊宦:外出求官或做官。
- 閒日:空閒的日子。
- 法雲:佛教語,謂佛法如雲,能覆蓋一切。
- 河漢:指銀河。
- 聖代: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 經綸: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 蓮社:佛教淨土宗最初的結社。
翻譯
在傍晚時分,文人們聚集到東邊的寺廟,碧綠的殿宇中,風傳來鐘磬的聲音。 外出求官的人不要慨嘆空閒的日子少,談禪論道姑且坐在佛法深厚之處。 天空迴轉,銀河之下,我仍有秋日的興致,月光灑在松蘿之間,使遊客的心境變得清爽。 在這盛世,治理國家之事繁忙,蓮社已不再舉行,我們對着金黃的菊花,暫且長久地吟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秋夜遊東寺的情景。詩的首聯通過「薄暮」點明時間,「東林」指出地點,「碧殿風飄鐘磬音」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頷聯中,詩人提到遊宦之人不要抱怨閒暇時光少,在這裏可以通過談禪來尋求內心的寧靜,體現了一種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忙碌的感慨。頸聯以「天回河漢」和「月在松蘿」的景象,進一步烘托出秋夜的美好和寧靜,也讓人心境變得清澈。尾聯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盛世之下,國家事務繁忙,蓮社活動不再,然而詩人們仍能以黃花爲伴,吟詩抒懷,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將秋夜的景色、友人的相聚和詩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