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過昭覺禪院因憶懶上人同南泉西巖西池諸丈賦得嗟字

· 謝榛
重到談經處,蕭條人共嗟。 禪心餘貝葉,老眼訝天花。 孤磬風猶嫋,雙松月自斜。 太虛渺無際,知是遠公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葉」讀音爲「yè」。
  • 天花:佛教語,天界仙花。
  • (qìng):佛教法器,形狀像鉢,用銅製成,唸經時敲打。
  • 太虛:指天空。

翻譯

再次來到談論佛經的地方,這裏的蕭條景象讓人共同嘆息。 禪心還留在佛經之中,衰老的眼睛驚訝於天界仙花的虛幻。 孤獨的磬聲風聲中依舊嫋嫋迴盪,兩棵松樹在月光下自己傾斜着。 天空遼闊渺遠沒有邊際,知道這是遠方高僧的住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過昭覺禪院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重到」引出對往昔的回憶,同時描繪了禪院的蕭條景象,傳達出一種世事滄桑的感慨。「禪心餘貝葉,老眼訝天花」兩句,表現出對禪理的思考和對虛幻景象的感悟。「孤磬風猶嫋,雙鬆月自斜」以景襯情,烘托出禪院的寧靜與寂寥。最後「太虛渺無際,知是遠公家」則強調了禪院的高遠和深邃,也暗示了佛法的無邊無際。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練,富有禪意,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對人生的思考。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