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壯年時幽居山谷塵俗罕接惟與泉石草木爲侶日徜徉其間醒悅心目而已年老力衰世移事改向之醒心悅目者反足以損
弱草不堪扶,晴沙路更虛。
因風長自偃,得雨始微舒。
車馬頻年路,牛羊幾處餘。
生成由造物,留補燒痕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居:隱居。
- 徜徉(cháng yáng):閒遊;安閒自在地步行。
- 醒悅:使(心目)清醒愉悅。
- 力衰:體力衰弱。
- 世移事改:時代變遷,事情改變。
- 應於外者:對外界的反應。
- 殊:不同。
- 貞:堅貞,堅定。
- 偃(yǎn):倒伏。
翻譯
脆弱的小草難以扶持,晴天的沙地道路更加虛軟。小草因風總是自己倒伏,得到雨水纔開始稍微舒展。這道路上多年來車馬頻繁經過,還有幾處有牛羊的身影呢。萬物的生成是由造物主決定的,留下那稀疏的痕跡來修補被火燒過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以弱草爲喻,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弱草在山谷中的脆弱狀態,以及道路的虛軟,暗示了人生的艱難。接下來兩句寫小草隨風倒伏,得雨微舒,進一步強調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後兩句則將視野擴大,提到車馬頻繁的道路和寥寥無幾的牛羊,反映出世事的變化。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造物主決定萬物生成的思考,以及對生命中創傷的一種無奈接受。整首詩意境蒼涼,透露出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對世事無常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