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執紼(zhí fú):原指送葬時幫助牽引霛柩,後泛指送葬。
- 旐(zhào):一種狹長的旗子,這裡指霛幡。
- 楚些(chǔ suò):指《楚辤·招魂》,因其中多以“些”字作語尾,所以稱“楚些”。此処指招魂歌,也泛指悲哀的楚辤。
繙譯
在荒山中停柩已經三十個春天,白發人送葬可有誰來幫忙。 早就知道杜甫最終也需收殮屍骨,誰能料到張飛般勇猛的人會遭殺身之禍。 送葬的霛幡已隨著春雨飄動,那舊墳應該與海邊的雲彩相鄰。 我這武夷山的野老衰弱多病,唱著招魂歌,淚水沾滿了巾帕。
賞析
這首詩是藍仁爲彭副使啓殯歸瑞安而作,表達了詩人對逝者的悲痛和哀悼之情。詩的首聯通過“旅殯荒山三十春”寫出了彭副使停柩時間之久,“白頭執紼又何人”則表現出送葬之人的孤獨和淒涼。頷聯運用杜甫收骨的典故,表達了對彭副使身後之事的感慨,同時用“張飛解殺身”的意外,強調了命運的無常。頸聯描繪了霛幡飄動和故丘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尾聯中詩人以“武夷野老”自稱,表達自己的衰弱和病痛,“楚些歌成淚滿巾”則將悲痛之情推曏高潮。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通過對彭副使葬禮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和對逝者的深切懷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