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有感

· 藍仁
泥途汨汨雨霏霏,白黑誰能別是非。 何物功名真拾芥,逼人富貴是危機。 刑章正密飛騰少,禮樂方新揖讓稀。 槁木死灰忘世者,杖藜回首立斜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汨(mì)汩:形容水流的樣子,這裏指道路泥濘不堪。
  • 霏(fēi)霏:形容雨、雪、煙、雲等很盛的樣子,這裏指雨下得很大。
  • 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極易。
  • 刑章:刑法,法律條文。
  • 禮樂:禮節和音樂,這裏泛指禮儀制度。

翻譯

路途泥濘不堪,雨水紛紛揚揚地下着,黑白是非誰又能真正分辨清楚呢?取得功名在有些人看來如同拾取小草般容易,可逼人富貴實則充滿危機。法律條文正變得嚴密,人們飛黃騰達的機會減少了,禮儀制度剛剛更新,相互禮讓的情形也變得稀少了。那些心如槁木死灰、忘卻世事的人,拄着藜杖回頭,佇立在夕陽的餘暉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景襯情,通過描繪泥濘的路途和紛紛揚揚的細雨,營造出一種陰沉壓抑的氛圍。詩人對社會現實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詩中提到功名易得但富貴暗藏危機,反映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清醒認識。同時,法律條文的嚴密和禮樂揖讓的稀少,暗示了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的變化。最後,詩人以「槁木死灰忘世者」自喻,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超脫,在夕陽餘暉中拄杖回首的畫面,更增添了一種孤獨和淒涼的意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感悟。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