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駕部子有奔喪洛中

· 謝榛
數有趨庭夢,秋來益苦顏。 高原黃葉下,落日素車還。 發變兵戈後,心摧霜露間。 啼烏轉悽切,淚盡北邙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趨庭:指承受父親的教誨。「趨」爲快步走,「庭」是指父親的教誨。
  • 苦顏:愁苦的面容。
  • 素車:古代兇、喪之事所用的白車。
  • 兵戈:指戰爭。
  • :悲傷,悲痛。
  • 霜露:喻指艱難困苦的條件,這裏可以理解爲喪事帶來的悲傷。
  • 北邙(máng)山:位於洛陽北,是古代許多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的墓地,這裏借指吳駕部子有奔喪的目的地。

翻譯

常常夢到在父親身邊接受教誨,秋天來臨,面容越發愁苦。 高原上黃色的樹葉紛紛落下,落日餘暉中白色的喪車往回趕。 頭髮在經歷戰爭後變得斑白,心靈在喪事的悲傷中備受摧殘。 啼叫的烏鴉聲音變得更加悽切,眼淚流盡在北邙山。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謝榛爲友人吳駕部子有奔喪洛中而作,詩中充滿了悲傷和淒涼的氛圍。首聯通過「趨庭夢」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和對不能在父親身邊盡孝的遺憾,「秋來益苦顏」則進一步強調了這種愁苦的情緒。頷聯描繪了秋天高原上黃葉飄落的景象,以及落日中素車返還的情景,烘托出悲傷的氛圍。頸聯從外貌和內心兩個方面描寫了友人在戰爭後的變化和喪事帶來的悲痛。尾聯以啼烏的悽切叫聲和淚盡北邙山的描寫,將悲傷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整首詩以景襯情,情景交融,深刻地表達了友人奔喪途中的悲痛和無奈,也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

謝榛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