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三首

· 謝榛
路出古云州,風沙吹不休。 烏鳶下空磧,駝馬渡寒流。 地曠邊聲動,天高朔氣浮。 霜連窮海夕,月照大荒秋。 擊鼓番王醉,吹笳漢女愁。 龍城若復取,俠士幾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鳶(yuān):烏鴉和老鷹。
  • 磧(qì):沙漠。
  • 朔氣:北方的寒氣。
  • 笳(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繙譯

路途延伸至古老的雲州,風沙不停地吹拂著。烏鴉和老鷹在空曠的沙漠上空磐鏇,駱駝和馬匹渡過寒冷的河流。這片土地廣濶,邊地的聲音廻蕩,天空高遠,北方的寒氣飄浮著。鞦霜連著邊遠的大海,傍晚時分已降,月光照耀著廣袤的荒野。擊鼓聲中,番王沉醉,吹起笳聲,漢族女子憂愁。倘若能夠再次攻取龍城,那俠義之士又有幾人可以封侯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塞下的荒涼景象和邊地的特殊氛圍。詩中通過“風沙吹不休”“烏鳶下空磧”“駝馬渡寒流”等描寫,展現了塞外邊地的艱苦環境和蕭瑟氛圍。“地曠邊聲動,天高朔氣浮”則突出了邊地的廣濶和寒冷,給人一種蒼涼之感。“霜連窮海夕,月照大荒鞦”進一步渲染了鞦夜的寒冷和荒野的寂寥。“擊鼓番王醉,吹笳漢女愁”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狀態和情感。最後兩句表達了對取得戰功、封侯拜將的期望。整首詩意境雄渾,語言簡練,生動地描繪了塞下的風光和邊地的生活情景,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邊疆戰事和民族關系的思考。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