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愚齋卷二首

· 藍仁
武健惟材任,齋居豈強名。 奇兵長自用,困學久須明。 不徑心常正,移山氣未平。 功成應養晦,冠弁似儒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武健:指勇武剛健的人或事。
  • 齋居:指家居的書房。(「齋」讀作「zhāi」)
  • 強名:勉強稱做。
  • 奇兵:指出人意料的用兵策略、戰法。
  • 困學:遇到困難纔去學習。
  • 徑心:小路一樣狹隘的心。
  • 移山:移動大山,比喻克服巨大困難的決心和力量。
  • 養晦: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冠弁(biàn):帽子,這裏指戴上帽子,指外表打扮得像儒生。

翻譯

有着勇武剛健的才能方可擔當重任,把書房命名爲「愚齋」並非是勉強爲之。 奇妙的兵法常常自行運用,遇到困難去學習的知識長久以來也會逐漸明白。 不懷着狹隘的心,心就會一直正直,有着移山的氣概,心中的不平之氣也不會消散。 功成之後應該隱藏自己的才能,戴上帽子,打扮得像個儒生一樣。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愚齋」展開,表達了作者對才能、學習、品德和處世態度的思考。詩中提到擁有武健之才才能承擔重任,強調了實際能力的重要性。「奇兵長自用,困學久須明」則體現了在兵法運用和學習方面的見解,指出出奇制勝的策略需要自己靈活運用,通過困境中的學習知識才能真正掌握。「不徑心常正,移山氣未平」表達了要保持正直的心態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與氣概。最後「功成應養晦,冠弁似儒生」則傳達了一種功成後應低調行事,不張揚炫耀的處世哲學。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