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卿病中典衣買歌者因持絮酒就其喪所試之
昨日經過歡燕時,滿堂歌舞金屈卮。日日日斜舞長袖,夜夜夜深歌接䍦。
今日歡情猶未足,炙雞絮酒還來續。何戡雖善歌,唐衢亦善哭。
一生一死復一杯,或歌或泣還成曲。座上多白雲,門前總流水。
人琴嘆俱亡,風流渾不死。十千五千未滿杯,三絃四弦已盈耳。
佳婿佳兒垞帳前,故人故宴帷堂裏。山陽笛,伯牙琴,至今千載爲知音。
平生尊酒若常在,生死交情深不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屈卮(jīn qū zhī):古代一種有彎曲柄的金質酒器。
- 接䍦(jiē lí):古代一種頭巾,這裏指歌者戴的頭飾。
- 炙雞絮酒:指用雞肉和酒作爲祭品。
- 唐衢:人名,可能指唐代詩人唐衢。
- 山陽笛:指古代山陽地區的一種笛子,這裏用來象徵哀思。
- 伯牙琴:伯牙是古代著名的琴師,與鍾子期的知音故事流傳千古。
翻譯
昨日歡樂聚會時,滿堂都是歌舞,金屈卮中酒香四溢。日落西山,舞者長袖飄飄,夜深人靜,歌聲悠揚。 今日歡愉仍未盡,我帶着炙雞和絮酒,繼續前往喪所祭奠。何戡擅長歌唱,唐衢也善於哭泣。 生死之間,我們再次舉杯,或是歌唱,或是哭泣,都成了曲調。座上賓客如白雲般多,門前流水總不息。 人已逝,琴聲嘆息,但風流韻事永存不滅。酒杯未滿,三絃四弦的琴聲已盈耳。 佳婿佳兒在帳前,故友故宴在帷堂裏。山陽的笛聲,伯牙的琴音,至今千載仍是知音。 平生若常有酒相伴,生死之間的交情,豈不深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昨日歡樂與今日哀思的對比,表達了生死交情的深刻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金屈卮」、「長袖」、「接䍦」等,描繪了宴會的繁華與歌舞的盛況。後文通過「炙雞絮酒」、「山陽笛」、「伯牙琴」等象徵,抒發了對逝去友人的哀思和對生死交情的珍視。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和對友情的無盡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