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贈兼視蘇君楫沈元異

白門煙月勝揚州,十四樓中第一流。 眉學遠山餘黛色,心將初柳結春愁。 渡頭桃葉王孫草,巷口烏衣客子裘。 都市相逢多意氣,與君同作五陵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門:指南京。
  • 十四樓:明代南京的十四座著名樓閣,這裡泛指南京的名勝。
  • 遠山:比喻女子的眉形。
  • 初柳:比喻女子的姿態或心情。
  • 桃葉:指渡口名,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畔,傳說因晉代王獻之在此送其愛妾桃葉而得名。
  • 王孫草:指貴族子弟的遊樂之地。
  • 烏衣巷:南京的一條歷史名巷,東晉時王、謝等貴族居住地。
  • 客子裘:指遊子的衣裳。
  • 五陵:指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後泛指貴族子弟的遊樂之地。

繙譯

南京的菸月美景勝過了敭州,那裡的十四座名樓中,最是第一流。 女子的眉如遠山般秀美,帶著淡淡的黛色,她的心情如同初春的柳枝,糾結著春愁。 渡口邊是桃葉渡,那裡長滿了王孫草,巷口是烏衣巷,遊子穿著裘衣。 在這繁華的都市相遇,我們意氣相投,與你一同遊歷五陵,共賞風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南京的繁華景象和詩人與友人的遊歷情感。詩中“白門菸月勝敭州”一句,即展現了南京的夜景之美,又隱含了對敭州的比較,突出了南京的獨特魅力。後文通過對女子眉眼、心情的細膩描寫,以及對南京名勝的提及,如桃葉渡、烏衣巷,展現了詩人的細膩情感和對南京的深厚感情。結尾的“與君同作五陵遊”則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遊歷生活的曏往。

張獻翼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於,改名敉。十六歲以詩見文徵明。徵明語其徒陸師道:“吾與子俱弗如也。”嘉靖中入貲爲國子監生。刻意爲詩。與兄弟張鳳翼、張燕翼稱三張。好學《易》,十年中箋註三易其稿。晚年與王稚登爭名不勝,頹然自放,多爲詭異之行。以攜妓居荒圃中,爲盜所殺。有《讀易紀聞》、《讀易通考》、《文起堂集》、《紈綺集》。 ► 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