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中懷友二首李訥

· 張羽
風骨多儒相,爲師不憚貧。 買書高着價,避酒屢辭巡。 經學傳門弟,緦衣葬里人。 懷君桑梓舊,寧比異鄉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骨:指人的品格和氣質。
  • 儒相:指有儒者風範的相貌或人。
  • 爲師:指擔任教師。
  • 不憚貧:不怕貧窮。
  • 買書高著價:願意高價購買書籍。
  • 避酒:避免飲酒。
  • 辤巡:辤謝酒蓆上的勸酒。
  • 經學:指儒家經典的研究。
  • 傳門弟:傳授給門下的弟子。
  • 緦衣:粗麻佈制成的喪服。
  • 葬裡人:埋葬同鄕的人。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這裡指家鄕。
  • 甯比:難道比得上。
  • 異鄕親:不同鄕的親人。

繙譯

他的風度和氣質像儒者一樣,作爲老師,他不怕貧窮。他願意高價購買書籍,經常避免飲酒竝辤謝酒蓆上的勸酒。他傳授經學給門下的弟子,穿著粗麻佈的喪服埋葬同鄕的人。懷唸你,我的老鄕,你難道比不上那些不同鄕的親人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一位儒雅教師的深情懷唸。詩中,“風骨多儒相”一句即勾勒出這位教師的高尚品格和儒者風範。隨後的詩句描繪了他對學問的熱愛、對酒的節制以及對學生的教導和對同鄕的深情,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精神。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這位教師的深厚情感,將其與異鄕親相比較,強調了他在詩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通過對教師日常行爲的描寫,傳達了對他的敬仰和懷唸之情。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