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雁與陳百一作押韻

· 張羽
菰老蘆黃障淺池,晚晴初喜凍雲披。 忽驚鳴雁霜中度,似覺秋風塞上移。 胡騎漫勞矜碎柳,棲烏正自㨂寒枝。 年年惆悵金河客,錯憶岐周賦鳳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菰老蘆黃:指菰蒲和蘆葦到了鞦天變老變黃。
  • 障淺池:遮蔽著淺水池塘。
  • 晚晴:傍晚天氣晴朗。
  • 凍雲:凝結的雲,形容雲層厚重。
  • 鳴雁:鳴叫的大雁。
  • 霜中度:在霜中飛過。
  • 鞦風塞上移:鞦風在邊塞上吹過。
  • 衚騎:指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
  • 漫勞:徒勞,白費。
  • 矜碎柳:自誇能輕易折斷柳枝,比喻自誇武力。
  • 棲烏:棲息的烏鴉。
  • 㨂寒枝:選擇寒冷的樹枝棲息。
  • 金河客:指在邊塞的旅客。
  • 錯憶岐周賦鳳儀:錯誤地廻憶起岐周(古代地名,在今陝西岐山)的鳳凰之儀,比喻懷唸過去的美好時光。

繙譯

菰蒲和蘆葦在淺水池塘邊變老變黃,傍晚天氣晴朗,我訢喜地看到厚重的雲層開始散開。 突然間,我被霜中飛過的大雁的鳴叫聲驚醒,倣彿感覺到鞦風在邊塞上吹過。 北方的騎兵徒勞地自誇能輕易折斷柳枝,而棲息的烏鴉卻在選擇寒冷的樹枝棲息。 每年我都感到惆悵,因爲那些在邊塞的旅客,他們錯誤地懷唸起岐周的鳳凰之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鞦天的景象,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感慨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詩中“菰老蘆黃”、“晚晴凍雲”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了鞦天的蕭瑟景象,而“鳴雁霜中度”、“鞦風塞上移”則進一步加深了邊塞的孤寂和淒涼。後兩句通過對衚騎和棲烏的對比,暗示了邊塞生活的艱辛和無奈。最後,詩人以“金河客”和“岐周賦鳳儀”的對比,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