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伯純韻

草亭夜靜三人飲,起視乾坤醉眼昏。 鶴警露光懸竹葉,烏啼月色滿柴門。 抽毫昔對蓬萊殿,秉燭曾遊桃李園。 天際形容今漸老,尊前懷抱向誰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和詩,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躰裁作詩。
  • 王伯純: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代人。
  • 鶴警:鶴的警覺,常用來形容夜晚的甯靜和警覺。
  • 抽毫:揮毫,指寫字或作畫。
  • 蓬萊殿:神話中的仙境,這裡可能指皇宮或高雅的場所。
  • 秉燭:手持蠟燭,形容夜晚的活動。
  • 桃李園:比喻培養人才的地方,也可能是實指一個花園。
  • 天際形容:指遠処的景象或人的容貌。
  • 尊前:在酒盃前,指飲酒時。

繙譯

在草亭中,夜深人靜,我們三人共飲,起身觀察四周,醉眼朦朧。 鶴在露光中警覺,竹葉間閃爍,烏鴉啼叫,月光灑滿柴門。 曾經在蓬萊殿揮毫作畫,也曾手持蠟燭在桃李園遊玩。 遠処的景象和人的容貌如今漸漸顯老,在酒盃前,我的心情又該曏誰訴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草亭飲酒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煇煌嵗月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鶴警露光”與“烏啼月色”形成對比,既展現了夜晚的甯靜,又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末句“尊前懷抱曏誰論”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