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川王與可拂雲亭

桐岡岡前讀書處,虞公爲賦拂雲詩。 鳳來明月星河近,龍起曾陰雷雨垂。 終見汗青傳琬琰,時聞雜佩和壎篪。 南歸定作亭中客,蒼雪風吹落酒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拂雲:觸到雲,形容極高。
  • 鳳來:鳳凰飛來,古代傳說中的吉祥之鳥。
  • 星河:銀河。
  • 龍起:龍騰起,比喻大的變化或事件。
  • 曾陰:重重的雲層。
  • 汗青:古代用來記事的竹簡,借指史冊。
  • 琬琰:美玉,比喻美好的品德或文采。
  • 壎篪:古代的兩種樂器,壎是陶製的吹奏樂器,篪是竹製的吹奏樂器。
  • 酒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翻譯

桐岡山前的讀書之地,虞公曾爲此亭賦詩,詩名「拂雲」。 鳳凰飛來,明月照耀,星河似乎近在咫尺;龍騰起時,重重雲層中雷雨即將降臨。 終將見到這些美好的事蹟被記載在史冊中,如同美玉般流傳;時常聽到和諧的音樂,如同壎篪的合奏。 南歸之後,我定會成爲亭中的客人,那時蒼雪般的清風吹落酒杯,意境悠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桐岡山前讀書處的寧靜與高遠,通過鳳凰、星河、龍起等意象,展現了超凡脫俗的境界。詩中「汗青傳琬琰」預示着這些美好將被永久記載,而「壎篪」之音則象徵着和諧與美好。結尾的「南歸定作亭中客,蒼雪風吹落酒卮」則表達了對未來歸隱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文化的熱愛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