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澆風:指浮薄的社會風氣。
- 淳源:淳樸的本源。
- 千指:形容人多,千人的手指數量。
- 棠華:棠棣花,比喻兄弟情誼。
- 煜煜:明亮的樣子。
- 攢攢:聚集的樣子。
- 戰塵昏:形容戰亂頻繁,塵土飛揚,天昏地暗。
翻譯
浮薄的社會風氣已經改變了淳樸的本源,但範氏家族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義門傳統。至今,這個家族已經延續了四世,人口衆多,像這樣的家族在十年間能有幾家存續呢?棠棣花明亮地開放,象徵着兄弟間的和睦,竹筍聚集生長,預示着子孫的繁榮。故鄉何時才能重聚,秋風中的江上,戰亂的塵土使得天色昏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範氏家族的描述,展現了其深厚的家族傳統和兄弟間的和睦情誼。詩中「澆風久矣變淳源」一句,既表達了對社會風氣變化的憂慮,也突出了範氏家族堅守古義的難能可貴。後文以棠棣花和竹筍爲喻,形象地描繪了家族的繁榮和子孫的昌盛。結尾的「秋風江上戰塵昏」則透露出對戰亂時代的無奈和對故鄉重聚的深切期盼。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
張以寧的其他作品
- 《 送侯邦彥自南譙遊建業 》 —— [ 明 ] 張以寧
- 《 和同年馬仲臯詠文韻 其一 》 —— [ 明 ] 張以寧
- 《 題石生仲濓所藏李克孝竹木 》 —— [ 明 ] 張以寧
- 《 題牧牛圖 》 —— [ 明 ] 張以寧
- 《 題李遂卿畫二首春鵝杏花 》 —— [ 明 ] 張以寧
- 《 錢舜舉畫二首 其二 絲瓜 》 —— [ 明 ] 張以寧
- 《 衢州詠爛柯山効宋體 其一 》 —— [ 明 ] 張以寧
- 《 題米元暉山水 》 —— [ 明 ] 張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