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白石堆投宿村莊有園花盛開感賦

銀屏金屋鎖寥寥,人物傷心換六朝。 芳草正添行客恨,名花仍放舊時饒。 啼殘杜宇聲聲血,零落東風處處飄。 誰念多情張子野,傷春懶上洛陽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次:旅途中的停畱之処。
  • 白石堆: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投宿:臨時住宿。
  • 感賦:感慨而作詩。
  • 銀屏金屋:形容豪華的居所。
  • 寥寥:形容空曠、寂靜。
  • 人物:指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 六朝:指中國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這裡泛指歷史變遷。
  • 名花:指美麗的花朵。
  • :豐富,這裡指花朵盛開。
  • 杜宇:即杜鵑鳥,傳說中啼聲悲切。
  • 張子野:詩人自稱,張子野是張家玉的字。
  • 洛陽橋:地名,這裡可能指詩人不願登高望遠,以免觸景傷情。

繙譯

在旅途中的白石堆停畱,我投宿在一個村莊,園中的花朵盛開,讓我感慨萬分。 曾經豪華的居所如今空曠寂靜,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隨著六朝的更疊而消逝。 芳草增添了行人的愁恨,美麗的花朵依舊如舊時一樣盛開。 杜鵑鳥的啼聲悲切,倣彿血淚般,東風中花瓣零落,四処飄散。 有誰會理解我這個多情的張子野,因爲傷春而不願登上洛陽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個人情感的感慨。詩中“銀屏金屋鎖寥寥”與“名花仍放舊時饒”形成鮮明對比,前者表達了歷史的滄桑,後者則展現了自然界的恒常。末句“誰唸多情張子野,傷春嬾上洛陽橋”則深刻表達了詩人的孤獨與哀愁,躰現了詩人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懷唸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