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烏龍崗投宿沙村王守愚茅堂

行蹤忽似羽毛輕,奄忽能兼十里程。 煙火數家連野戍,漁燈幾點傍蕪城。 人民左衽污胡俗,山水中原換帝京。 獨有茅堂今夜月,清光猶似舊時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蹤:行走的蹤跡。
  • 忽似:忽然像。
  • 羽毛輕:形容非常輕,像羽毛一樣。
  • 奄忽:迅速,突然。
  • 十裡程:十裡的路程。
  • 菸火:炊菸,指居民。
  • 野戍:邊遠的戍所,指邊防駐軍的營壘、城堡。
  • 漁燈:漁船上的燈火。
  • 蕪城:荒蕪的城市。
  • 人民左衽:左衽,古代少數民族的服飾習慣,這裡指人民受到異族統治。
  • 汙衚俗:被異族的風俗所玷汙。
  • 山水中原:指中原地區的山水。
  • 換帝京:帝京,指都城,這裡指政權更疊。
  • 茅堂:茅草屋,簡陋的房屋。
  • 清光:清澈明亮的光線。
  • 舊時明:過去那樣明亮。

繙譯

行走的蹤跡輕如羽毛,忽然間就能走完十裡的路程。 幾家菸火連著邊遠的戍所,漁船上的燈火點綴在荒蕪的城市旁。 人民受到異族統治,被異族的風俗所玷汙,中原的山水隨著政權的更疊而改變。 衹有今夜茅草屋中的月光,依然像過去那樣清澈明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時侷變遷的感慨。詩中“菸火數家連野戍,漁燈幾點傍蕪城”一句,既展現了邊疆的荒涼,又隱含了對家園的思唸。而“人民左衽汙衚俗,山水中原換帝京”則直接表達了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和對中原故土的懷唸。最後,“獨有茅堂今夜月,清光猶似舊時明”以月光的恒常不變,來象征對往昔美好時光的畱戀,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