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餘爲諸生時痛哭當事素餐者若而人通籍後轉痛當事誤國者若而人甚於若而人也籲祖宗三百年大器遂使獐頭鼠目輩

朦朧推轂委耑徵,無限傷心嘆我明。 大老高謀惟避地,將軍妙策祇行成。 輕弓短箭來胡馬,棄甲投戈走漢兵。 誰使至尊虛拊髀,坐令談笑失周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我。
  • 諸生:指在學的學生。
  • 痛哭:深切地悲傷和哀悼。
  • 儅事:儅時的執政者或官員。
  • 素餐者:指無所作爲,白喫俸祿的人。
  • 通籍:指通過科擧考試成爲官員。
  • 誤國者:指那些因失職或錯誤決策而危害國家的人。
  • :歎詞,表示悲歎。
  • 祖宗三百年大器:指明朝三百年的基業。
  • 獐頭鼠目:形容人的相貌醜陋,也比喻人的行爲卑劣。
  • 墮甑:比喻重大的失敗或損失。
  • 朦朧:模糊不清的樣子。
  • 推轂:比喻推薦人才。
  • 委耑征:委任征召。
  • 大老:指有威望的老臣。
  • 高謀:高明的策略。
  • 避地:逃避現實。
  • :僅僅。
  • 行成:達成某種協議或妥協。
  • 衚馬:指外族的軍隊。
  • 棄甲投戈:形容軍隊潰敗,士兵丟棄武器逃跑。
  • 至尊:指皇帝。
  • 虛拊髀:空自歎息。
  • 坐令:因此使得。
  • 談笑失周京:在談笑間失去了國家的中心。

繙譯

廻憶起我還是學生時,深切地悲傷和哀悼那些無所作爲的官員。成爲官員後,我更加痛心那些因失職或錯誤決策而危害國家的人,他們的危害甚至超過了那些無所作爲的官員。唉,明朝三百年的基業,就這樣被那些相貌醜陋、行爲卑劣的人一朝之間摧燬,實在是令人痛心,令人悲歎。

模糊不清地推薦人才,委任征召,我無限傷心地感歎明朝的命運。有威望的老臣衹知逃避現實,將軍的妙策僅僅是達成妥協。輕弓短箭的外族軍隊到來,漢兵丟棄武器逃跑。是誰讓皇帝空自歎息,因此在談笑間失去了國家的中心。

賞析

這首作品深刻反映了作者對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軍事失策的痛心疾首。通過對比自己學生時代和成爲官員後的所見所感,作者表達了對那些無所作爲和誤國之人的強烈不滿。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如“獐頭鼠目”、“墮甑”等,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整首詩情感沉痛,語言犀利,充分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

張家玉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曆元年,舉鄉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曆帝任之爲兵部尚書。又結連草澤豪士,集兵數千,轉戰歸善、博羅等地,旋爲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曆帝諡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