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奉次篁墩先生韻

· 張羽
今雨相逢是上元,一樽殘漏未辭煩。 醉眸歸送鰲山盡,離思春憎錦瑟繁。 北斗高居縣夜直,南山孤興倚秋園。 十年曾是西莊舊,圖卷依稀憶贈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夜: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 奉次:依照次序。
  • 篁墩:地名,此處指篁墩先生,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師長。
  • 今雨:指新交的朋友。
  • 上元:即元宵節。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殘漏:指夜晚將盡,漏壺中的水即將滴完。
  • 鰲山:指元宵節時搭建的燈山,形狀似鰲。
  • 離思:離別的思緒。
  • 錦瑟:古代一種絃樂器,此處可能指樂聲繁複。
  • 北斗:北斗七星,常用來指代方向或位置。
  • 南山:可能指詩人所在地的南山,也可能是泛指南方的山。
  • 孤興:孤獨的興致或情感。
  • 西莊:地名,可能是詩人的舊居或舊遊之地。
  • 圖卷:畫卷。
  • 依稀:模糊不清的樣子。
  • 贈言:贈送的話語或詩句。

翻譯

在元宵節的夜晚,我依照篁墩先生的韻腳作詩。與新交的朋友相聚,儘管夜已深,我們仍不辭勞苦地舉杯暢飲。醉眼朦朧中,我目送着燈火輝煌的鰲山漸漸遠去,心中充滿了離別的思緒,春天的樂聲似乎也變得繁複,讓人更加感傷。北斗七星高懸,我在夜班中孤獨地思念着南山下的秋園。十年前,我曾在西莊有過一段舊時光,那些畫卷中的贈言,如今依稀在記憶中浮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宵夜的景象與情感,通過「今雨」、「殘漏」、「鰲山」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感慨。詩中「離思春憎錦瑟繁」一句,巧妙地將春天的繁花與離別的思緒相結合,增強了情感的表達。結尾回憶西莊舊時光,圖卷中的贈言依稀可憶,透露出詩人對往昔的懷念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對過往時光的無限眷戀。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