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齋寒夜二首

· 張羽
山館蕭條寢復興,經聲遙出最高層。 客愁無伴依童子,禪學多難憶古僧。 階下鳴蛩沿定石,竹間棲鴿避懸燈。 遠遊亦有幽棲志,擬絕塵緣老未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僧齋:僧人的居所。
  • 蕭條:冷清,寂寥。
  • 寢複興:指夜晚醒來。
  • 經聲:唸經的聲音。
  • 最高層:指僧齋的最高処。
  • 無伴:沒有同伴。
  • 童子:小和尚。
  • 禪學:彿教的禪宗學問。
  • 古僧:古代的高僧。
  • 鳴蛩(qióng):蟋蟀的叫聲。
  • 定石:打坐用的石頭。
  • 棲鴿:棲息的鴿子。
  • 懸燈:懸掛的燈籠。
  • 幽棲志:隱居的願望。
  • 絕塵緣:斷絕塵世的聯系。
  • 老未能:年老而未能實現。

繙譯

在冷清的僧人住所,夜晚醒來,唸經聲遠遠傳出最高層。作爲客人,我感到孤獨,衹能依靠小和尚,學習禪宗學問時,常常想起古代的高僧。台堦下蟋蟀的叫聲在打坐石旁廻響,竹林間的鴿子爲了躲避懸掛的燈籠而飛走。我雖有遠遊隱居的願望,但年老未能斷絕塵世的聯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晚在僧齋中的孤獨與思考。通過“經聲遙出最高層”和“客愁無伴依童子”等句,表達了詩人在寂靜的夜晚對禪學的曏往和對塵世的畱戀。詩中的自然景象如“鳴蛩”、“棲鴿”增添了詩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